军人优抚对象具体包含哪些人群
军人优抚对象,是指在我国法律和政策规定下,对因服役或因公牺牲、病故而受到独特关怀和优待的军人及其家属,主要包括下面内容几类人群:
1. 烈士遗属:包括烈士的父母、配偶、子女以及依靠烈士生活的其他亲属。
2. 因公牺牲军人遗属:因公牺牲军人的父母、配偶、子女及依靠其生活的其他亲属。
3. 病故军人遗属:病故军人的父母、配偶、子女及依靠其生活的其他亲属。
4. 现役军人:正在中国人民 * 或武装警察部队中服役的军人。
5. 残疾军人:因战、因公或因病致残的现役军人或退出现役的军人。
6. 复员军人:服现役满一定年限后,按照规定退出现役的军人。
7. 退伍军人:服现役满一定年限后,按照规定退出现役的军人。
8. 红军老战士: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、西路红军老战士以及红军失散人员。
9. 现役军人家属:现役军人的配偶、子女及其他依靠其生活的亲属。
退役军人优待证怎样识别优抚对象
退役军人优待证是识别优抚对象的重要凭证,通过下面内容方式来识别:
1. 数据关联:优待证的数据与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大数据库关联,在办理优待证前,相关部门会依据该数据库对申请人进行审核,确定其是否属于优抚对象。
2. 法律依据:根据《军人抚恤优待条例》,优抚对象包括上述提到的各类人群。
3. 证件标识:优待证上会明确标注持有人的身份,如烈士遗属、残疾军人等。
怎样看待将优抚对象与低保五保对象进行比较
优抚对象和低保五保对象虽然都是需要民族关怀的群体,但他们的身份和背景不同,不应简单比较,优抚对象是为民族和人民作出了独特贡献的军人及其家属,而低保五保对象则是因生活困难而需要民族救助的群体。
将两者进行比较,不仅不恰当,也缺乏对各自群体的领会和尊重,民族对于优抚对象和低保五保对象的关怀和保障措施各有侧重,旨在满足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