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云南长达1280千米的边境线上,雷区密布,和炮弹等遗留于战争中,数量惊人。这些雷区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爆炸事故。中越边境的扫雷行动显得尤为重要。
第一次扫雷行动开始于1993年,由经过训练的600名 * 官兵组成五个扫雷队和一个保障队,历时一年多,共清除了102.8平方千米的雷区,排除了数十万枚和。
紧接着,1997年,云南省军区的500多名官兵在边境线上展开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扫雷行动。这次行动彻底清除了更大面积的雷区,并销毁了大量战争遗留的和炮弹。整个行动不仅恢复了生产用地,还新开了边境公路和通道,为云南边境的经济进步开辟了新的天地。
在扫雷经过中,官兵们面临巨大的挑战。中、越、美、原苏联等四个民族制造的21种隐藏在雷区中,这些包括反坦克和防步兵雷等,制造材料也各不相同。还有木质、胶制、铁制等不同类型的,虽然大致不一,但杀伤力却极为可怕。
两次边境扫雷行动对我军的扫雷器材技术水平进行了一次大检验,也促进了我军扫雷器材与防护装具的研制和改进职业。新型防护装具、扫雷耙、铵锑扫雷爆破筒等装备在实战中表现出色,已正式列入部队装备。
参与中越边境扫雷任务的部队人员,其参战待遇有国务院、中央军委的文件规定,个人档案中也有参战记录。他们提供的资料包括《中越边境扫雷参战鉴定》、《参战登记卡片》等,可以直接证明边境扫雷就是参战或作战。根据相关规定,扫雷老兵可以享受参战老兵的待遇。国办函[1997]42号文件也明确规定,担负排雷任务的分队待遇应比照参战部队标准执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