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5G连续覆盖”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实现5G信号的无缝、不间断覆盖,用户在该区域内移动时不会遇到信号中断或频繁切换网络的情况。这一概念强调覆盖的完整性、稳定性和连续性,是5G网络建设的重要目标。下面内容是其核心要点:
1. 覆盖范围无盲区
室外连续覆盖:在城区、郊区、交通干线等区域,通过宏基站组网实现信号的无缝衔接。例如,中国移动在杭州建成密集城区“5G-A连续覆盖精品区”,覆盖面积超2平方公里,室外平均下载速率超3Gbps。
室内深度覆盖:通过宏站穿透或部署小基站(如商场、办公楼等),解决高频段信号衰减难题。例如,广电测试显示700MHz频段在浅层室内覆盖效果较好,而4.9GHz需依赖小基站增强深度覆盖。
独特场景覆盖:包括海域(如辽鲁航线2万平方公里5G覆盖)、低空(无人机航线)、农村等,实现全域无死角。
2. 技术实现方式
多频段协同组网:结合低频(700MHz广覆盖)、中频(2.6G/4.9G平衡覆盖与速率)、高频(毫米波热点区域)分层部署。例如,辽鲁航线采用“700M+2.6G+4.9G”多频段立体覆盖。
载波聚合技术:如5G-A的“三载波聚合(3CC)”,整合多个频段资源提升速率和覆盖稳定性。中国移动规划2025年部署超10万站3CC基站。
通感一体与AI优化:利用5G-A通感基站实现低空水域监控,并通过AI智能调度网络资源,动态优化覆盖质量。
3. 性能指标要求
速率连续性:边缘区域需满足最低速率标准(如700MHz下行≥50Mbps,上行≥5Mbps;4.9GHz下行≥100Mbps)。
切换成功率:基站间切换成功率需>95%,避免通话或数据传输中断。
信号质量阈值:例如,核心城区要求SS-RSRP≥-88dBm & SS-SINR≥-3。
4. 应用场景与意义
民生体验:海域覆盖让乘客在辽鲁航线全程“刷手机”,农村覆盖缩小数字鸿沟(2025年行政村5G通达率95%)。
产业赋能:低空经济(无人机监管)、聪明港口(船舶轨迹追踪)、车联网(超视距预警)依赖连续覆盖保障实时性。
安全与应急:海上搜救、地质灾害监测等需全网无盲区支撑。
5. 挑战与规划
高频段穿透难题:4.9GHz/毫米波在室内和远距离衰减严重,需大量小基站补盲。
成本与能耗:连续覆盖需密集建站,运营商通过RedCap(低成本物联网)、无源物联等技术降本。
阶段目标:
城市:2025年39城核心区5G-A连续覆盖(中国联通)。
乡村:2025年95%行政村覆盖(中国移动)。
海域:2027年渤海全域覆盖。
拓展资料
5G连续覆盖不仅是信号“全域存在”,更是通过多频协同、技术创新和场景化部署,实现速率稳定、切换无缝、业务可用的高质量网络。其价格在于支撑万物互联时代下民生、产业、社会的数字化基座,也是各国5G竞争的核心指标其中一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