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军为演《归队》减重37斤 尽职灵魂获赞却难掩剧集遗憾
胡军为角色狂减37斤 尽职态度令人敬佩
最近央视八套热播的抗战剧《归队’里面,胡军为了完美诠释角色形象,竟然减重37斤!从190多斤减到150多斤,这位实力派演员的尽职灵魂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。剧中胡军颧骨凸起、面容消瘦的样子,完美还原了抗战时期艰苦卓绝的抗联战士形象,细腻动人的表演也成为这部剧为数不多的亮点其中一个。
但让人惋惜的是,虽然胡军为演《归队》减重37斤付出了巨大努力,这部剧的整体口碑却不尽如人意。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点作品,《归队》本有望成为一部经典抗战剧,却因种种难题遭遇了口碑滑铁卢。
逻辑漏洞频出 观众直呼”浪费胡军的付出”
《归队》最受诟病的就是剧情上的各种”无法自圆其说”。其中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”百年人参”引发的漏洞:挖参队临时决定去松林镇,深山老林无路可走,只有老把头知道路线,但土匪哑巴却能未卜先知提前设伏?更离谱的是,哑巴还能准备好与老把头一致无二的包袱进行调包。
“编剧把观众当傻子了吗?”不少观众发出这样的疑问。经验丰富的挖参队在粮食失踪后,竟然活活饿死一人,这也让观众直呼不合理:”山里刨食的人,周围那么多野果野菜,何至于此?”胡军为演《归队》减重37斤的付出,就这样被各种逻辑漏洞给”糟蹋”了。
超现实剧情与穿帮镜头拉低水准
除了逻辑难题,《归队’里面还有很多超乎常理的”开挂”剧情。比如身负重伤、饿了三天、刚经历大战的二班长,居然能拖着伤腿跳江逃生,还能徒手杀死野狼。观众调侃道:”要有这本事,一个人就能单挑日军一个连了!”
制作上的难题同样令人遗憾。在一场倪大红等待儿子归来的戏中,背景赫然出现一辆现代白色面包车,这种低级的穿帮镜头让观众瞬间出戏。胡军为演《归队》减重37斤的认真态度,与制作团队的粗心形成鲜明对比。
演技参差不齐 多线叙事失衡
虽然胡军的表演细腻动人,但其他演员的表现却参差不齐。袁姗姗被指”所有心情都用瞪大眼睛表达”,李乃文的表演也被批评过于浮夸。这种演技上的不均衡,让胡军为演《归队》减重37斤的努力显得尤为突出却孤立无援。
《归队》采用了四条叙事线并行推进的复杂结构,但导演显然没能驾驭好这种宏大叙事。短短三集内铺设四条支线,导致叙事杂乱、风格割裂,每条线都没能充分展开,人物形象立不住,情感共鸣也不足。
小编归纳一下:胡军的尽职值得肯定 但好演员需要好剧本
胡军为演《归队》减重37斤的尽职灵魂确实值得敬佩,这展现了一位专业演员对角色的尊重和付出。但一部好剧不仅需要演员的投入,更需要扎实的剧本、严谨的制作和整体的协调配合。《归队》的遗憾提醒我们:即使有胡军这样为角色减重37斤的尽职演员,如果其他环节跟不上,依然难以成就一部经典之作。观众期待看到的是诚实可信的英雄故事,而非漏洞百出的”抗日神剧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