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

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

《醉翁亭记》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散文,其内容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山水美景,并表达了作者对天然的热爱和人生态度。这篇文章小编将根据要求逐句翻译《醉翁亭记》,并对每一句进行解析,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会这篇名作。

原文及翻译

[原文] 环滁皆山也。

[译文] 环绕滁州的都是青山。

此句开篇即指出了醉翁亭所处的地理环境,显示出天然的丰厚与壮丽。

[原文] 其西南诸峰,林壑尤美。

[译文] 其中那西南的几座山峰,古木参天的树林和山谷尤其迷人。

强调了西南路线的山峰的特别之处,引发读者对景色的期盼。

[原文]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琅琊也。

[译文] 远远望去,树木茂盛,幽邃又秀美的,是琅琊山。

“蔚然深秀”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的秀丽和神秘,激起大众的探索欲。

[原文] 山行六七里,渐闻水声潺潺,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,酿泉也。

[译文]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,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,那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泼洒而下,是酿泉。

水流声的描写为后文的气氛营造了更生动的背景,让一切都显得更加美好。

[原文] 峰回路转,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

[译文] 泉水沿着山峰回环,有一座亭子像展翅飞翔的鸟儿,飞架在泉水边上,这就是醉翁亭啊。

“翅然”一词生动形象,传达出亭子的优雅与灵动。

[原文] 作亭者谁?山之僧智仙也。

[译文]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?是山上的和尚智仙。

通过对亭子建造者的询问,增添了作者与该地的亲密和历史感。

[原文] 名之者谁?太守自谓也。

[译文] 给它命名的又是谁呢?太守就用自己的别号来取名。

体现了作者对于这处美景的归属感和对“醉翁”这一身份的自我认同。

[原文]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,饮少辄醉,而年又最高,故自号曰醉翁也。

[译文] 太守和他的宾客常常来这里宴会饮酒,往往只喝一点儿就醉了,而他又是年纪最大,因此自号“醉翁”。

透过饮酒来展现人与天然的和谐互动。

[原文] 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

[译文]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,而在于欣赏山青水秀的美景。

此句为全文的核心,准确地抓住了作者的意图,表达了醉翁对天然之美的倾心。

[原文] 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。

[译文] 享受山水的乐趣,实在在于心中所感受,尽情寄托于酒中。

“心”是体味之关键,酒只是传递情感的载体。

拓展资料

通过对《醉翁亭记》的逐句翻译与解析,读者不仅能欣赏到文字的优美,更能体会到文中所蕴含的哲理与天然的和谐美。欧阳修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醉翁亭秀丽的山水景观,表达了“醉翁”的真正情趣在于对天然静谧之美的追求。整篇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,也是与天然对话的经典,展现了古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索,这种情感至今依然深深感动人心。希望读者在欣赏文字之美的同时,也能亲近天然,找到自己的“醉翁”情怀。

赞 (0)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