埚的读音为guō(第一声),下面内容是关于该字的详细解析:
一、字形与读音
-
拼音与部首
- 拼音:guō(声母为g,韵母为uo,第一声)。
- 部首:土(左右结构,左部为“土”,右部为“呙”)。
-
笔画与编码
- 笔画数:共10画(部首“土”3画,右侧“呙”7画)。
- 五笔输入法:FKMW;仓颉码:GROB。
- Unicode编码:U+57DA。
二、基本释义与用法
-
基本含义
- 单字用法:现代汉语中,“埚”一般不单独使用,常与“坩”组合为“坩埚”(gān guō),指一种用于熔炼金属或化学物质的耐高温容器,多由陶土、石墨或金属制成。
-
古籍与历史
- 古代定义:据《广韵》《集韵》记载,“埚”(异体字“堝”)在古籍中意为“烹炼金银的器具”。
- 考古发现:商代已有陶制坩埚使用,如河南安阳出土的“将军盔”式坩埚,可熔炼青铜,容量约12.5千克。
三、文化延伸与科学应用
-
材质与功能
- 传统材质:早期坩埚多用陶土(含石英砂),耐高温达1700℃。
- 现代用途:广泛用于冶金、化学实验等领域,如熔炼青铜(熔点700-900℃)或贵金属。
-
汉字演变
- 造字逻辑:形声字,“土”表材质,“呙”(音guō)表声旁,异体字“堝”更强调旋涡状器型。
- 繁体与简体:繁体“堝”小编认为‘康熙字典’里面收录,简体“埚”为现代规范字。
四、相关词汇与扩展
- 组词示例:
- 坩埚(gān guō):最常见的用法,如“石墨坩埚”“实验室坩埚”。
- 甘埚(gān guō):古籍中对熔炼器具的称呼。
“埚”一个专用于特定器具的汉字,读音为guō,需结合“坩”字使用。其历史可追溯至商代,体现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聪明。如需进一步了解字形演变或考古实例,可参考中的详细记载。